东京塔读后感
东京塔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东京塔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东京塔读后感1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是来源于高圆圆在一个节目提起,具体我也不记得了当时她说了什么,只是特意去搜索了一下这本书,是作者中川雅也的自传,写了他自己与母亲生活的点滴,觉得有所感悟所以就买回来了。
大概花了两个周末看完这本书,全文不长,以作者的视角,描写自己从小到大与母亲相关的一切,同时父亲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某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出现。我把作者的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懵懂快乐的青春,迷茫沉沦的生活,成长醒悟的拼搏。亮点是你能从作者的经历中找到那个也在路上走着的自己。
懵懂快乐的青春。这个时期作者虽然离开父亲,跟着母亲搬家回到了娘家,和着姥姥一起上生活,但是妈妈从来都不会抱怨生活,也没有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完整,即使自己吃苦也不会让孩子觉得生活很难,相比之下父亲的人生看起来更开阔一些,跟母亲分开之后,有了自己的生活。让我想起书中的那句“所有的父母,都不是生来就是父母的,他们和我们一样,经过无知懵懂的日子,也经历了苦辣酸甜的岁月,才最终成为父母的”。我们常常抱怨父母的教育,但是好像从来都没有真正去感受到他们的责任和艰辛,是否只有等到有一天自己做父母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养儿方知父母恩?
迷茫沉沦的生活。在读大学的时候,离开了家,一切变得自由,突然整个人放松了许多,变得懒散,甚至一度不想读完大学,没有方向,一直这么颓废着,这样延续到毕业,最难的时候不敢联系母亲,怕她失望,女友也离开了,也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居住环境,债台高筑,甚至没有一个走下去的目标。结合现实的`生活,现在年近30,拿着一份饿不死的薪水,每天过着重复的日子,看到周围的人积极上进,你是否想过自己也需要好好计划未来,好好拼搏一番?
成长醒悟的拼搏。母亲生病之后就来到东京,跟儿子住在一起了。这件事情其实是给了儿子很大激励的,好像又回到了从前,母亲带着儿子四处漂泊的日子。只是这一次,是儿子站在前面,为母亲遮风挡雨。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我还是觉得母亲做得更多,无论是从朋友都很喜欢来家里吃饭,还是母亲安排好自己身后的所有事,都是母亲为了不麻烦别人,不让儿子操心,默默付出的一切。母亲的离开,细节描写到极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是对于失去的悲伤,我想我们更多的会是遗憾,为什么我没有能对他再好一点?为什么我没有理解到父母的苦心?所以请好好珍惜当下吧。
推荐大家读这本书,让正在失落没有方向的你,或者正在路上拼搏的你,希望你一定要继续坚持你正在做的事情,相信你自己。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能力不够,经验不足,而是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去治愈自己,激励自己。最后的最后,孩子总是会长大的,父母也会变老,但日子也总是要继续走下去,也都会慢慢变好。每一件事,都像是一颗种子,其实都是自己最开始种下去的,我们要做的,是不害怕去面对。
东京塔读后感2
恩,好久没有写书评了(道理很简单好久没安静看书了)。最近许多事情都告一段落,终于有时间看看书、上上网。实际上有2本书,名字都叫做《东京塔》,一本是说不伦之恋,一本是描述母亲。我看的是后者,在此说明一下。
偶尔在图书馆新书架上发现了这本书名很长的书《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因为看过电影,于是顺手就借了过来。很快看完了全本书我以为会如同电视剧的基调和发展,结果一开头便是平淡的描述,或者说比较琐碎,甚至有些乱,很容易就牵扯到其他的层面去了,可正是由于这种描述让我感触到一个小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所体会的种.种,那种环境当中被深刻影响到的母亲的关爱。
父亲更多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象征存在的,尤其在前面的描述中,或多或少是为了树立母亲的特质而存在的,但却完全没有抹杀父亲的价值,甚至没有抱怨的语调,家庭是自己组建的`,可以有所分割,是做减法,亲情却是不可分割,一直都在维系。有了这种温情的基调,一切都不那么可悲。整篇当中也没有过多的描述主人公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爱情,如此一来倒是显得主题清晰,整条主线围绕着主人公的家族感情成长而延伸下去。
向往东京的繁华,朝着人群汇聚的地方走去,被表象迷惑,沉湎于其中过着颓靡的生活,母亲只是在困苦中仍旧在物资上支持着,却不苛责。结果自己什么都没做,所以毫无压力,不知为何总抱有一种莫名的期望,觉得将来必然是好的。父亲也主张在东京一个人走下去,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坚持过五年的生活。这种莫名的支撑让主人公过了5年,5年虽然一事无成,可承受的东西远比其他人更多,看过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姥姥逝世前,还想着要给自己买东西,此间种.种往昔不在。
这样的存在是不能再继续了,心态慢慢改观,到后来知道母亲患了癌症,突如其来想要接母亲来东京——一个母亲毫无熟悉的城市,却因为主人公的存在,这个城市是必然要适应的,只要有家庭和父母存在的地方,一切都不再惧怕,自己却没有感受到。
别离了十几年后,母子再次回归到当初一起生活的时光,却遭受病痛和社会压力一再的打压。虽然在一起,承担的重任到了自己身上,却没想到等母亲去逝的时候,才发现母亲还如同往常一般无二,想着儿子过得好一点,做了太多太多,原来自己承担的远不如母亲所背负的。
母亲走了,存了自己的葬礼费用,留下了浓厚不舍的关爱。结果自己这些,那些都还没做就走了。在东京母亲为了自己,做了很多,来葬礼的朋友都被母亲的手里菜招呼过,可还有他和她并没有尝过呢……
- 上一篇:中学教师教学心得
-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师心得体会